vol.110
身边的“雷锋”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3月5日是学雷锋日,虽然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树立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而雷锋精神更早已化为细雨,洒在了不同的人身上,浸润在了人们的点滴生活中。
  •   2014年8月2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郭本友、王全民、刘云龙、陈贵全在海边合影,中间的椅子留给了去世的潭贵修,他们5人是义务救生点的创立者。视觉中国
      王会民是原秦皇岛船厂的退休职工,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他,退休后几乎天天在海边捞鱼、潜水。2013年,两名男孩在河东浴场溺水身亡,王会民在现场看见男孩家人失去孩子时的悲痛情形,便有了建救生点的念头。随后,王会民与刘云龙、陈贵全、郭本友、潭贵修等老朋友一拍即合,就开始筹建起了他们心中的“义务救生点”。
  •   2013年3月14日,上海,傅卫平捐献血小板。视觉中国
      傅卫平自2009年2月志愿参加无偿献血以来,已累计无偿捐献全血3次、血小板97次(其中58次为双份)。做一件好事容易,难能可贵的是,傅卫平把奉献爱心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民警用自认为最本分、最平常的方式无私奉献,让社会充满了温暖。
  •   2015年4月3日,山东威海,身为保安的马勇每个月最盼望15号到来,因为这一天是他发工资的日子,也是他给所资助的学生汇助学款的日子。视觉中国
      马勇从1997年开始做公益事业,至今为止已资助了72名学生,捐款达47万元。他资助过的学生,有的还在念初一,有的已经毕业工作。每每收到学生发来的问候或告知生活和学习近况的短信,马勇都非常开心。马勇说:“无论付出多少艰辛,我都觉得值。”
  •   2015年4月25日,河南荥阳,黄河北岸的温县东平滩村村民张天与王西广一见面就来了一个热情的拥抱。2011年夏季的一个深夜,王西广曾把困于黄河中的张天及其内侄救上了岸。至今,50多岁的王西广已从滔滔黄河水里成功救起了31人,并被乡亲们称为“救人专业户”。视觉中国
  •   2015年8月14日,湖南郴州,20多年前从湘南学院医学系退休的李茂林每天坚持锻炼,还义务在北湖公园为中年人传授健康保养知识。为了让群众掌握更多的保健知识,他还自己整理编印了一些小资料,免费发放。视觉中国
  •   2017年1月8日,沈阳小伙儿吴洋开了一家面馆,4个月里送出100多碗爱心面。他在面馆内设置了一个爱心面专区,上面挂着各种面和菜的牌子,遇到困难的人摘个牌子送到前台,就可以得到牌子上的食物,而且不用花一分钱。视觉中国
      为了吸引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吴洋还在店内的醒目位置张贴了“顾客,您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买一碗面挂在墙上”的提示语,有爱心的食客可多付钱买一碗或多碗面条,以爱心牌的形式“挂”在墙上,让需要帮助的人有尊严地、体面地得到免费面条。
  •   孙斌,网名“江风”,是扬中市公安局普通民警,麦田教育基金会理事,扬中麦田义工服务社秘书长。12年来,孙斌不求任何回报,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献给了远在西部和贫困山区的一群孩子。他组织创办成立的扬中麦田义工服务社,助学的重点对象就是全国各地贫困山区的贫困儿童,这么多年来,他总共募集了500多万元善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公益理念的传播。视觉中国
  •   2016年3月13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建街80岁老人赵柱国在山上护路。1998年退休后,他用一把扫帚、一把铁锨默默清扫护理着鱼儿山,为游客创建了舒适的登山环境,也维护了山体的洁净与秀美。视觉中国
  •   2016年3月25日,江西上饶,在上海工作的小伙子詹东华专程来到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偏山村郑公山,为这里的村民送来装裱好的照片。视觉中国
      詹东华说,他从2012年以来,已经先后5年免费为婺源家乡的村民拍全家福和个人生活照。如今,他扩大活动范围,先后到偏远山区鄣山村、岭脚村、郑公山等地为村民拍照,共为100个家庭拍摄了近300余幅照片,底片带回上海冲洗并制作相框,还为村民们送到婺源来。
  •   2016年7月31日,山西临猗,李金莲在为村里一位81岁的老人剃头。视觉中国
      李金莲年少时跟着母亲学得一手剃头手艺,1960年刚嫁到北王庄时,碰到一位村民长期卧病在床,每一次剃头,家人都要用小车把他拉到乡上的理发店,既麻烦又累人。她听说后,就毛遂自荐登门剃头,精湛的手艺得到村民的认可,从此,村里行动不便的老、残、病以及满月婴儿的家人都来请她上门剃头,这一坚持就是56年。
  •   2016年10月16日,河南洛阳,张燕子带着她的小低音炮来到敬老院,为几十名老人表演戏曲,并在老人的要求下,表演了舞蹈。视觉中国
      张燕子的妈妈张景环说,张燕子在5岁时就喜欢上了跳舞,学起来非常刻苦,也获得过洛阳市牡丹杯舞蹈大赛金奖等奖项。在她14岁时,有一次给了她200元买舞蹈鞋,她却只买了饼干等食品,送到市儿童福利院。自那时起,张燕子就开始义务给福利院和养老院的老人跳舞,如今,这一公益表演已坚持了4年。
  •   2013年5月1日,江苏无锡,吕顺芳主持寻亲会。从寻找1960年时失散的亲妹妹开始,吕顺芳就走上了帮人寻亲之路。17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义务为全国各地的寻亲者服务。视觉中国
      为更好地利用现代手段寻亲,年近花甲的吕顺芳还学会了操作电脑,开通了“吕大姐寻亲网”和寻亲QQ群,并与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一起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寻亲基因库”。
  •   2017年2月14日,辽宁省沈阳市,赵永久在中街步行街推着三轮车,清理沿街垃圾箱里的垃圾。清理垃圾时,他每天穿着不像样的衣服,鞋上也是脏兮兮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条件,也没有阻挡这位草根慈善家的慈善情怀。视觉中国
      三十多年来,赵永久已先后资助了三十七名贫困学子,资助的钱数加起来达十六七万元。为了做慈善,他还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至今,他还租住在大东区的一个单间里,每个月要六百的租金。
  •   2016年1月24日,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东南出口西侧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一位身披红色志愿者绶带的老人时而手指前方、时而翻查地图、时而递小纸条,为来往乘客提供指路帮助,这位热心的老人名叫张富宏。视觉中国
      从2013年退休开始,张富宏每逢周一、三、五早晨,都会从浦东三林的家中骑车两小时来到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义务为人指路。如今,已累计为40000多人次义务指路,来往骑行25000余里路。
  •   2016年9月10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杨榜村4组,63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员梁志成正在为村民放映数字电影。视觉中国
      梁志成2013年退休后,通过培训考试成为了一名农村公益电影“单人放映队”的放映员。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他自费购买农用三轮车,把数字放映机、投影仪、公放音响等装进三轮车,脚步遍布张家集镇23个村,平均每年放映电影200多场。
  •   2017年1月18日, 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三代已退休的优秀客运员代表李慧娟、孙燕光、放风英同时聚首南京站,重新回到他们工作了多年的岗位,为重点旅客提供义务服务。视觉中国
      “158”雷锋服务站,是上海铁路局南京站专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服务的站点,前身是成立于1968年的南京火车站“学雷锋班组”。49年来,他们立足岗位,用爱心和真情接力着雷锋精神,累计服务重点旅客超过百万人。
  •   2016年11月29日,安徽巢湖,武警安徽总队第二支队勤务中队退伍老兵与长期资助的困难女童袁畅畅合影留念。视觉中国
      当日,武警安徽总队第二支队勤务中队退伍老兵带着慰问金、慰问品,来到巢湖市槐林镇大汪村,看望慰问中队官兵长期一对一帮扶的特困户汪美中老人和困难女童袁畅畅。退伍老兵还将两位帮扶对象交接给留队的战友,让爱心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
  •   2013年3月3日,河北省邯郸市,李利娟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烧水做饭,送十几个孩子到各自的学校,晚上辅导作业,给生病的孩子熬药、按摩,哄年纪小的孩子睡觉……忙完这些,往往已过了深夜11点。视觉中国
      李利娟在城里长大,九十年代就已是“百万富翁”。20年间她收养了102个小孩,这些孩子中,有的是被人捡到送过来的弃婴,有的是狠心的父母直接扔在她家门口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身体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没有一个孩子夭折在李利娟手中。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往期回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