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7
小团圆
  •   中秋节,团圆是主题。如今的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团圆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奢侈品”。当小地方束缚不了大理想,当家庭与事业难以两全,别离成了常态,而团圆变得格外珍贵。为了理想、为了事业,很多人背井离乡,很多人克己奉公,对他们来说,团圆难得且短暂,但这一刻是幸福的。
  •   广州东站的月台上,樊鼎掏出手机和妻子雷云在列车旁自拍合照。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樊鼎是奋战在广东春运一线执勤的边防军人,雷云是奔波在春运铁路线上的客运列车员,刚刚新婚的他们因为春运注定无法团圆。然而一趟临客列车的机缘,他们在广州东站的月台上有了30分钟短暂“团圆”的机会。当列车停稳、车门打开、看到妻子的一刹那,樊鼎这个一米八的汉子不禁泪湿双眼。“过去六年,我们基本都是半年才能见上一次面,平时就靠电话、微信传递彼此的相思之情……但是我们不后悔,正因为互相支持和理解,才支撑我们走到今天。”樊鼎说。
  •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项目工地,妻子在探亲房只能住十几天,周敏珍惜和妻子相聚的每一刻。 视觉中国
      周敏是安徽宣城人,离家在外忙了三五年,辗转多个工地。在外务工,远离家乡,回家是件奢侈的事儿。“平时回家机会少,也就过年回家吧,回去半个月。”周敏说。平时与妻子的沟通,主要依靠打电话、发照片,偶尔视视频。一年难得的相聚,这次探亲恰好赶上七夕。周敏打算带妻子出去吃个饭。“想吃什么?”妻子调皮地答道:“看你愿意带我去哪里吧。”小夫妻俩一问一答,充满着俏皮,却弥漫着相思,一起吃饭便感到知足。
  •   山西省运城市,卢慧仙和两个儿子与过年回家探亲的丈夫合影。 视觉中国
      42岁的卢慧仙在超市里当收银员,一个月有1200元收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20岁,小儿子15岁。丈夫司马勤学4年前去新疆电信架线,由于那边下雪不能干活,丈夫今年走的迟。面对着即将要出发的丈夫,卢慧仙心里更是难受说不出话,但是家里两个儿子都还没有结婚,丈夫还是得去打工。
  •   浙江嘉兴,沈天济和沈梅陪着儿子玩玩具,对他们来说这样休闲时光的时候太少了。 视觉中国
      沈梅是桐乡市中医院内科病区的护士,而她的丈夫沈天济是医院唯一的一名男护士,在手术室工作。虽然他们每天在同一个医院同一栋楼里上班,但却没有时间见上一面;当其他夫妻下班回家吃饭聊天时,他们却常常一个在医院,一个在家里;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在别人眼里,他们很会照顾人,可在他们自己眼里,却没有时间来好好照顾彼此和家庭。
  •   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河南籍四级军士长刘继昌的父母亲看到儿子后,一把将儿子紧紧第拥抱在怀里。刘继昌当兵12年整,12个春节选择了边关哨位。 视觉中国
      元旦春节将至,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黑河好八连”23名老兵班长骨干主动放弃探亲休假,一致请求连队党支部坚守在边关哨位上,为祖国站岗守岁。为此,该部团党委研究决定:分批次邀请23名干部士官家属来队探亲团圆;同时,他们还邀请个别家庭情况特殊、表现优秀的义务兵家属来队临时“探亲”团聚。
  •   陕西省西安市,王家和趁暑假到西安和父母过暑假,王旭和妻子把儿子架起来玩荡秋千。 视觉中国
      王家和趁着暑假来西安和父母过暑假已经是第四年了,王家和大部分时间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每每讲起家中的情况,王家和的父亲王旭都很愧疚,近年来身边好多老乡都在西安买了房子,把小孩儿和老人接到了身边,而他自己却还在做着零散工,只能将老人和孩子留在老家,一家人聚少离多。王旭憧憬着将来开一个保洁公司,在西安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   广西崇左市公安边防支队机动二中队,战士张咏爷孙俩中秋团聚,甚是高兴。 视觉中国
      张咏2015年9月从湖南益阳入伍后来到广西公安边防部队开始自己的部队生活,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他第一次远离家乡,对家人的思念让他承受了太多情感。临近中秋,部队又正好赶上老兵退伍,一向阳光开朗的张咏在这敏感的日子里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情绪甚是低落。“会不会是想家了?”细心的中队长李阿柱注意到了这一点,经过周密安排,大队领导安排专人前往张咏老家,将张咏的爷爷张树仁从湖南益阳接到了广西。突然见到思念已久的爷爷,张咏忍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两人紧紧相拥。
  •   四川省自贡市,腊月二十九,黄四婆很早就起床了,她有着说不出地高兴,远在镇上、市区、成都、北京的儿、孙、曾孙携家带口大大小小十几号人全要回来和她吃团年饭。这是一年中家人回来得最齐的时候。年饭桌上,晚辈们向黄四婆敬酒祝福。 视觉中国
      黄四婆家住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四组。改革开放后,儿孙们或在外地打工,或陆续搬到镇上、市区居住,黄四婆舍不得老家农村的清秀环境和自在方便,一个人固执地在那座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屋生活了近二十年,成为了一名留守老人。尽管不愿意离开这土墙屋,个人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然而她特别希望能经常看到晚辈们的身影。平时晚辈也会不时回来看望她,但都没有过年这么多人、这么齐满。
  •   广州新白云机场。中国国际航公司空乘廖忠和郑思思夫妻二人在风雨中留影。他们这样的家庭有一个特定称谓:双飞家庭,一周见不上面是常态。 视觉中国
      一次出勤,郑思思的同事用手机拍下了这样一幕:郑思思和廖忠在两个扶梯上,你上我下,一个结束工作,一个准备上班。这样擦身而过的场景,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大概只有同为空少空姐的同事才能深有体会。工作已有十年的夫妻俩也在考虑转型的问题。因为“这份工作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太少了,”廖忠说,“不是朝九晚五、周末还可以休息那种状况,五一、国庆等假期跟我们也没有关系”。
  •   广西桂林,訾洲公园里,王诚云在盛开的郁金香花前为父母和儿子拍照留念。 视觉中国
      和以往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不同,这次,72岁的王芳龙和70岁的老伴刘诗常挑起行囊进城,到桂林与儿孙团聚。王芳龙老两口的儿子王诚云来到桂林打拼已经有20多年了,在桂林买了房子,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老两口则习惯了呆在农村老家,他们种了8亩田地,养猪养鸡,日子也过得安详。两代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圈和生活方式,能见面的日子并不多,所以,过年的团聚显得尤为珍贵。
  •   吉林省长春市,妻子刘苏带着两个女儿探望执勤中的交警刘佳名。 视觉中国
      妻子刘苏特别理解丈夫的辛苦,常常因为工作不能按时回家,赶上紧急任务也要立刻赶到现场,因为她在农安县也是一名警察,也经常因为工作不能回家。这对警察夫妻,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执勤或者执行公务,夫妻二人也是聚少离多。“既然做了交警,就得对这身警服负责,我亏欠家人太多了,只能以后想办法弥补了。”刘佳名说。
  •   广东佛山,虽然不像四川老家有许多小伙伴一起玩耍,但能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杨豪还是很开心。 视觉中国
      杨豪的父母都在佛山打工,父亲杨佳友来佛山多年,平时主要靠为别人搬运为主;而杨豪的母亲则在清洁公司工作。他们租住在南浦村一个不足十五平方米的单间,和其他老乡共用一个厨房。暑假在佛山的一个多月,杨豪就和父母住在这个狭窄的出租房里。屋子不透风,双人床占了大部分的空间。一台小风扇放在床上,“呼呼”的风声并不能带来多少凉风。虽然杨豪来了,但夫妻俩和平常一样,为了让孩子将来的生活好一点,起早贪黑出门挣钱。直到杨豪临走前五天,杨佳友特地请了半天假,带儿子在文华公园开了开电动玩具车,然后到超市买了杨豪梦寐以求的“带拼音的故事书”。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武警云南总队军嫂罗娜带着三岁的女儿,坐车来到了海拔1320米的南涧县小湾镇,见到了半年来朝思暮想的丈夫——武警大理支队六中队队长彭诗杰,开始了她三天的探夫之旅。 视觉中国
      大理支队六中队担负着大理市南涧县小湾镇小湾水电站的守卫任务,这里距离大理市198公里,三年前,彭诗杰根据组织安排,到此担任中队长,由于中队驻守大山深处,执勤点比较分散,执勤任务繁重,他很少与妻儿相聚,是出了名的“电话夫妻”。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罗娜每次都主动到丈夫的部队进行队探望,由于丈夫驻守大山深处,罗娜要坐车颠簸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而随着女儿彭可欣的出生,罗娜的探夫之旅更加艰难。“嫁给军人就是一种奉献,这辈子无怨无悔。”罗娜很坦然。
  •   晚上十一点十分,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韦曲派出所民警郭彬的妻女来到了所里,一家三口在值班室里得以短暂团聚。“大蛋糕我们吃完了,我们还给你准备了块小的。”郭斌的女儿今天恰好过九岁生日。 视觉中国
      虽是除夕夜,但民警的工作却不比往常轻松,一晚上,治安、纠纷、求助类的电话接连不断地打进来。百姓阖家团聚、欢度春节的时刻,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市民“守岁”。
  •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镇固益村,中铁一局中南通道工地。来自铜川的蒲方毅、李文艳和女儿蒲春筱一家三口在工地上团圆。 视觉中国
      蒲方毅是中铁一局一名职工,哪里有工程,他们就要随单位到哪儿,一年之中很少回家,每次相聚总是很短暂。春节蒲方毅要值班,为了能让女儿和父亲多待几天,李文艳决定带上女儿去山西找他,在工地上过春节。蒲方毅的工地,在偏僻的乡下,生活很不方便,条件艰苦。但是不管咋样,过年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只要有家人陪伴就很满足,什么都无所谓,这就是幸福。
  •   沈空雷达某旅17站,陈孝六以及杨秀杰的妻子儿女们来到雷达站一家人团聚,在军营里团聚过年。王芳和宋芳芳带着孩子目送丈夫去阵地值班。 视觉中国
      春节前夕,军嫂王芳带着儿子从四川德阳出发,辗转3天3夜,终于来到位于塞北的沈空雷达某旅17站。“妻子身体不是太好,北方天气又冷,我告诉她别过来了,可她硬是横穿了几乎大半个中国来到这里,说不仅是陪我,也要看一看站里的战友们。”谈起妻子来队,川西汉子陈孝六有些哽咽。陈孝六同年兵杨秀杰的妻子宋芳芳也带着女儿从辽宁来到雷达站过年。两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仿佛有唠不完的话题,但谈的最多的还是丈夫的工作生活和身边的这些战友。丈夫早已把雷达站当成自己的家,两个嫂子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她们把对丈夫的爱,升华为对雷达站的爱,感染着全站官兵。“俺俩虽然不是军人,但我们时刻记着我们是军人的妻子,能为战友们做点事,感到非常有意义。”宋芳芳平静地说。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往期回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