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7
最后的“海上吉普赛人”
  •   “疍家人”,又名疍民,他们的家像漂浮在水上的蛋壳,所以他们也被称为“疍家人”。从与海相伴、以船为家、以渔为业、渔歌唱晚,到集体迁居、离海上岸,直至今日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海南疍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映射出大时代中城市的发展变迁。
  •   清晨5点,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新村中心渔港已经开始忙碌,渔船的马达声和卡车的轰鸣声热闹了整个码头。出海归来的大小渔船满载着渔获纷纷驶入渔港,整齐地停靠在码头准备卸货,一些造型特异的“灯泡船”格外引人注目。当地渔民介绍说,这是灯光围网渔船,这些灯泡就是疍家人渔船的标志。
  •   今年42岁的陈列曾经就是其中一艘“灯泡船”的主人。“灯光围网捕鱼是我们疍家人的文化特色,晚上在海面上点灯的时候也是很壮观的。”他说。
  •   作为疍家人后代,陈列在尽力让更多人了解他们和祖辈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以海而生、以船为家,漂泊于海上,从不登上陆地的特殊族群,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他们也被称之为“海上吉普赛人”。
  •   进入冬季,北方寒意已浓,海南陵水县则艳阳高照,新村港上数百个疍家渔排星罗棋布,一间间红顶小木屋散落在渔排上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壮丽的水城。人们在小木屋里吃喝拉撒,在渔船上养家糊口,有的渔排住户还养了狗。
  •   陈列的家族在这里谋生已有9代之久。他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船上度过,直到10岁那年,他家才在港边的沙滩上建起了高脚屋。
  •   在他的回忆中,儿时的住家船只是简单用木板钉成的。有的经过风吹浪打和锈蚀,已经破败不堪。除了是在水上,内部布置与陆上房屋并无二致,都有厨房、客厅、卧室和卫生间。
  •   如今,陈列和他的家人们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楼房,但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仍延续着传统的居住习惯,过着“两栖”生活。
  •   陈列在渔排上的居所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木屋内,厨具、风扇等家具家电应有尽有。小木屋一侧,被子衣服还有渔具堆得满满当当。
  •   陈列告诉记者,年满3岁后,长辈就要教孩子们游泳。为防止孩子跌落水中,在学会游泳之前,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一直绑着绳子,绳子的另一头要么在船上系着,要么就紧捏在长辈的手里。
  •   到了上学的年纪,船上的孩子们也都上岸去上学。每天早晨,几家的孩子聚在一条船上,由长辈摇橹送到岸上。放学后又由小船接回住在船上。
  •   陈列十几岁就跟随祖父和父亲出海打鱼,如今的他仍对儿时的记忆尤为深刻,如何看天气行船,如何撒网捕鱼,从小受到父辈们耳濡目染,等到他们十七八岁就可以独立行船捕鱼了。
  •   陈列回忆,20多岁时和父亲驾驶小渔船出海捕鱼,一天时间打了近300斤鱼,就在收网之际,天气突变,他和父亲驾驶的小船几乎被风浪打翻。靠着顽强的意志力,父子俩在大海上坚持了十余小时,才被同伴发现获救。
  •   类似的经历在海南疍家人的记忆中并不少见,大海演绎着疍家人与风浪搏斗的故事,大海也滋养着疍家人茁壮成长。
  •   疍家人的起源学术界并无统一说法,分散记载于各类著作中。海南疍家人自秦汉时代从东南沿海迁徙而来,聚居在渔业资源丰富的海湾滩涂。海口港、铺前港、昌化港、三亚港等港口,都曾生活着疍家人。
  •   随着历史的变化,大风大浪使疍家人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传统渔业也很难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于是,部分疍家人开始向岸上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两栖疍家人”。
  •   陈列向央视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全镇有疍家人1.6万人,大多已在岸上盖楼。除了造大船捕捞、网箱养殖、海产品运销外,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疍家人年轻一代走进了城市里的企业工作。
  •   “我觉得未来这些渔排将会消失,新一代疍家人,更愿意到外面闯世界。”陈列感慨说,每年村里都有学生考上大学,大多数毕业后都不会选择回来!
往期回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