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40年水墨精品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央视网消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8年的压轴大展“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将于12月18日亮相。作为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发展变化的首次梳理性展览,该展将以时间为序划分为三个单元,以作品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特点。
  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水墨展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全国10多个艺术机构和众多收藏家的支持,将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181位艺术家的200件(组)作品。
  此次展览分“新中国画”和“新水墨”两个部分,前者由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担任策展人,后者由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策展人。鲁虹介绍,水墨不是简单的画种概念,而代表着中国文化身份,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表明,他们正在完成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换。(李洋)

  央视网消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8年的压轴大展“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将于12月18日亮相。作为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发展变化的首次梳理性展览,该展将以时间为序划分为三个单元,以作品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特点。
  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水墨展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全国10多个艺术机构和众多收藏家的支持,将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181位艺术家的200件(组)作品。
  此次展览分“新中国画”和“新水墨”两个部分,前者由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担任策展人,后者由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策展人。鲁虹介绍,水墨不是简单的画种概念,而代表着中国文化身份,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表明,他们正在完成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换。(李洋)
  央视网消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8年的压轴大展“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将于12月18日亮相。作为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发展变化的首次梳理性展览,该展将以时间为序划分为三个单元,以作品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特点。
  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水墨展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全国10多个艺术机构和众多收藏家的支持,将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181位艺术家的200件(组)作品。
  此次展览分“新中国画”和“新水墨”两个部分,前者由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担任策展人,后者由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策展人。鲁虹介绍,水墨不是简单的画种概念,而代表着中国文化身份,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表明,他们正在完成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换。(李洋)
  央视网消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8年的压轴大展“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将于12月18日亮相。作为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发展变化的首次梳理性展览,该展将以时间为序划分为三个单元,以作品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特点。
  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水墨展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全国10多个艺术机构和众多收藏家的支持,将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181位艺术家的200件(组)作品。
  此次展览分“新中国画”和“新水墨”两个部分,前者由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担任策展人,后者由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策展人。鲁虹介绍,水墨不是简单的画种概念,而代表着中国文化身份,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表明,他们正在完成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换。
  央视网消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8年的压轴大展“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将于12月18日亮相。作为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发展变化的首次梳理性展览,该展将以时间为序划分为三个单元,以作品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特点。
  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水墨展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全国10多个艺术机构和众多收藏家的支持,将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181位艺术家的200件(组)作品。
  此次展览分“新中国画”和“新水墨”两个部分,前者由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担任策展人,后者由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策展人。鲁虹介绍,水墨不是简单的画种概念,而代表着中国文化身份,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表明,他们正在完成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换。(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