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央视网消息:在厄瓜多尔牵引车拉力赛上,中国重汽生产的卡车一马当先。这“大块头”不光进得了城、爬得了山、跑得了高速,还能像小汽车一样玩漂移。随着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利好的带动,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
中国重汽展厅里的重卡,是当之无愧的卡车领袖。这些中国生产的“变形金刚”已经卖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中国重汽坚持引进来、再创新。在与德国曼公司成功实现战略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成功研发出具有强劲动力的国(欧)五发动机。(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在中国重汽的工业园里,有全长78米的整车装配线,也是亚洲最长的重型卡车生产线,在国内首家实现车架、底盘的连线生产。(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章丘工业园MC发动机生产线上,有若干个“质量门”,这些质量门像守门员一样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每一个零部件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是产品的“身份证”,一旦质量出现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源头。(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生产装配线上,工人准备组装发动机。(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几十道工序一步步走来,来不得半丝马虎,随着车头装配成功,一辆重卡的真面目开始显现。(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工人师傅认真操控,安装轮胎。(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53道工序、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一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型卡车成功下线。整车装备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
中国重汽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又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生产的民族重卡在国际市场表现突出,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处处可见中国重卡的身影。(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
中国的重卡被广泛应用在非洲国家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清洁和市政工程等各个领域,这是乌干达的消防车。(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
中国重汽北非部的KD工厂员工合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重汽坚持国际化与本地化相结合,同当地经销商合作,聘用本地人做员工,实现互惠共赢。(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
中国的重卡在北非国家工作现场。(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
中国重汽尼日利亚KD工厂紧张有序的生产现场。(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
随着品牌和质量提高,中国重卡不只热销亚非和中东国家,在一些发达国家也保持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中国重汽海外工作人员对美洲大客户进行产品培训。(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中国重汽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