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一得阁墨汁系列。千龙网记者 张曈摄
  “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每次看到这代表着“一得阁”百年制墨工艺的对联就仿佛闻到了那阵阵翰墨奇香,一轴轴历史的画卷就此在我们眼前铺开。
  时光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有个湖南湘乡文员叫谢崧岱,家境殷实勤奋好学,遂进京赴国子监学习。谢崧岱在国子监饱读圣人之书,同时深知研磨之苦,遂与同学好友钻研制墨方法。经过“屡试屡误,屡误屡悟”的艰难研发,终于研制出墨汁这一划时代的文化产品。他也就成为我们文明古国的墨汁生产第一人。如果按照国外说法啥都叫个之父的话,谢崧岱也就是咱们中国的“墨汁之父”了。他与哥哥谢松梁分别于光绪十年(1884年)完成《南学制墨札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完成《文房四谱》两书,详实的记录了近代中国制造墨汁的历史发展和工艺过程,是关于中国文房四宝的主要史料。哥俩从实践到理论,将墨汁文化吃了个透彻,将墨汁工艺精细到了极致。
  当时的清朝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大家都在做实业,谢崧岱也跟了一下时代潮流,创办起了工厂。身怀着制墨的绝世配方,创业也就变得没那么艰难,中国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作坊就此诞生,取名“一得阁”也就是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墨汁实验成功,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于清戊(wu)子年(1888年12月)在东琉璃厂北侧,就是现在的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店铺,堂前就挂着前面提到的那个大家熟悉的、有名的对联。谢崧岱由此对联取店铺名为“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时至今日,大家依然可以在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看到这黑底金字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匾额,它代表着祖国墨汁文化的传承和公司墨汁工艺发展历程。

  一得阁美术馆内景。千龙网记者 张曈摄
  时光荏苒,当年的小作坊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沉淀成今日的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而它在制墨工艺和墨汁文化发展上的成绩和影响,也早已突破了一个墨汁产品的价值,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其中一得阁“中华墨汁” “一得阁墨汁”先后评为国家银质奖产品、轻工部优质产品,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国之宝”产品;1996年5月,“一得阁牌墨汁”“中华牌墨汁”“北京特制八宝印泥”被北京市科委核准为国家秘密技术项目;2005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墨汁登堂入室,成为文房四宝的重要一员,一得阁品牌也因此成为中华墨文化的名片。新中国成立后,一得阁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有习仲勋、华国锋、王平、荣高棠、廖汉生、彭冲、陈再道、李真等国家领导人来一得阁指导工作。一得阁墨汁优良的品质深受书画家们的喜爱,来过一得阁试墨的大师有启功、舒同、李苦禅、黄胄、王成喜、娄师白等。
  一得阁美术馆内景。千龙网记者 张曈摄
  当今世界,经济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单一经营模式已然不符合市场需求。面对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众多爱墨大师的深切期盼,“一得阁”走上变革发展之路。凭借墨汁起家的一得阁自1865年创办以来,伴随着我国近现代书画家,甚至我国近现代书画历史一同成长,艺术家和一得阁相扶相持,互相促进。所以一得阁在拓宽经营思路之初,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回馈艺术家开始。艺术家在创作的同时面临很多杂事,比如作品的展览、拍卖、交流等。而这些事很多时候就涉及到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场地。基于这样的背景,一得阁开拓出一得阁美术馆。希望能够将一得阁美术馆打造成艺术家之家。如今“一得阁”美术馆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一得阁”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一得阁美术馆部分收藏品。千龙网记者 张曈摄
一得阁美术馆部分收藏品。千龙网记者 张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