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成都大熊猫基地里的发箍奶爸张粤和他的“孩子”们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2012年,本科毕业的张粤应聘成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名饲养员,试用期只上了一天班,他就决定留下来。“反正你们要不要,我都不走了,不换工作了,因为熊猫太萌,太乖了。”2016年随着熊猫频道的直播而走红,被网友称为“发箍奶爸”。(记者 王甲铸 摄)

这份工作让千万人羡慕不已,但实际上,关于“奶爸”的工作,更多的内容网友其实看不到。在熊猫基地,像张粤这样的饲养员有大概80个,平均每个人负责两只成年大熊猫,张粤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同时负责过五个成年大熊猫和九个幼崽。记者采访时,张粤正在太阳产房值班,负责两只成年大熊猫和四个一岁大幼崽的吃喝拉撒。(记者 王甲铸 摄)
张粤清理完两个成年大熊猫的兽舍需要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每次都大汗淋漓。每天张粤平均要抱100斤竹子,清理粪便约40斤。(记者 王甲铸 摄)
太阳产房外熊猫室外活动场,因为刚刚更换草坪,张粤正在对草坪消毒。(记者 王甲铸 摄)
太阳产房内,大熊猫正在食用新鲜的竹子。(记者 王甲铸 摄)
下午,张粤要对兽舍里的竹子进行更换。(记者 王甲铸 摄)
换完竹子,奶爸张粤安静的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乖宝宝”么么吃竹子。(记者 王甲铸 摄)
奶爸奶妈们都是三班倒,对于他们而言没有正常的休假,也没有星期几的概念,只有看到游客多的时候,会心里想可能是星期六。图为张粤正在清理兽舍。(记者 王甲铸 摄)
太阳产房外,来自国外的动物行为训练专家詹姆斯正在拿张粤的发箍打趣。(记者 王甲铸 摄)
太阳产房外的标识牌,游客可以通过标识牌认识大熊猫。(记者 王甲铸 摄)
熊猫基地里,游客们正在围观玩耍的滚滚。(记者 王甲铸 摄)
成都大熊猫基地园区内还散养的孔雀,奶爸奶妈们管她叫“孔王爷”。(记者 王甲铸 摄)
大熊猫基地位于成都北郊熊猫大道1375号,时值12月中旬,尽管因为气温的原因大熊猫会比夏天更多的出现在室外,但游客并不显的拥挤,园区内,起伏的丘陵上翠竹葱茏,幽静清爽。(记者 王甲铸 摄)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晶晶”的原型熊猫。(记者 何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