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滚动鼠标查看
首页
分享
分享
收藏
一身中式服装,精瘦干练。炒茶的时候,栾礼周十分专注,虽是工作但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仪式。在机器逐步替代人工以换取更多利润的今天,他坚守着手工制茶这门老手艺。
栾礼周出生于湖北宜昌夷陵区太平溪镇黄家冲村的一个制茶世家,祖辈以种茶、手工精制绿茶为业,算到他这,已经是第八代了。据碑文考查,栾礼周的太祖栾文举生于1686年,是当地的一位制茶名师。
因为生活拮据,栾礼周10岁开始就跟着父亲种茶、制茶。1983年正值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岁的栾礼周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村办茶厂。
为提高制茶技艺,更好地经营茶厂,他拜宜昌“茶叶泰斗”林作炎为师,系统学习手工绿茶制作。那时候栾礼周每天用稻草练习手法和力道,常常练得双手破皮流血。
因为勤奋,又有手工制茶天赋,栾礼周的技艺提升很快,渐渐也在当地有了名气。他把西陵峡地区历代炒制优质名茶的技艺精髓和家族传承下来的制茶“诀窍”融为一体,创制了“栾师傅”传统手工“绿茶制作技艺”。
从事了几十年的手工制茶,栾礼周的手变得十分粗糙,但是温度和软硬度的一点点变化他都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手工制茶工序繁多且十分讲究,杀青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栾礼周说:“杀青时,鲜叶下锅的温度要在110℃—130℃,温度过高会产生焦糊味,温度过低易出现红梗红叶。”最开始做茶的时候,他由于不熟练、怕烫手,经常因柴火放得少,导致锅温太低,还造成过不少的经济损失。
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手工茶费时费力,许多厂家都不愿意去做,上世纪80年代和栾礼周一同做手工茶的同行,到90年代之后,绝大多数都改做机械茶了。“手工茶产量很难与现代机制茶相比,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年轻一辈很少有人愿意学,年老一辈的又年事已高。”手工制茶的传承变得越发困难。
为了不使这一历代相传的手工制茶绝技失传,栾礼周向省有关部门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他看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更何况手工制茶更好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天然风味,品质要比机制茶高很多。
2016年9月13日,“栾师傅”传统手工“绿茶制作技艺“获批成为第五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一名茶农,自己的技艺能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栾礼周很兴奋。当天,他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观音堂村手工茶基地为客户制作了今年秋季最后一批手工茶。
栾礼周平时喜欢看看书,写写字,但因为收徒他的闲暇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栾礼周挑选徒弟有严格的要求,但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茶叶、人品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栾礼周想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栾杰,栾杰也对手工制茶很感兴趣,在父亲的指导下今年已经学着做了不少手工绿茶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机械化的生活中人们更愿意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栾礼周也多了大批的回头客,产品除了畅销国内,还通过口碑相传至国外,远销巴基斯坦、苏丹、西班牙等国。
目前,栾礼周经营的“栾师傅”茶叶已有五峰、邓村、雾渡河三个手工茶基地,带徒授艺100多人。他说,让市民喝到具有传统口感的好茶,将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返回
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