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滚动鼠标查看
分享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云南沧源的大山深处,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这座古寨山峦环抱、茅屋丛立、小径通幽、竹楼静耸,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摄影:邱太建
翁丁佤族原始部落就像它的名字翁丁(佤族语意云雾缭绕的地方)一样朦胧、美丽、神秘而令人向往。由于基本未开发,所以翁丁村至今仍然保留了佤族原始的民族建筑风格和纯朴的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摄影:邱太建
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评价翁丁寨里寨外的一切事物都是佤族历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馆,翁丁就如同阿佤山的缩影一般,记录着佤山的远古和现在。整个寨子都是干栏式的竹木房子,朝阳背山,错落有致。圆木是支撑房子的骨架,竹板铺地,木板围墙,茅草盖顶,屋檐伸出,即遮阳又挡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佤族干栏式建筑与其他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屋顶两侧的叉叉,故佤族的干栏式民居也叫“叉叉房”。建筑以木为柱,以扎编后的竹子或木板为墙,以茅草片盖顶,屋顶大多设有丫叉形的搏风板,用整木制作楼梯。摄影:邱太建
牛头桩是财富的象征,是佤族人对生存充满信心的标志。村寨集体宰杀的牛,无论是生产、节日食用,还是祭祀宰杀,事完后都会把牛头挂起来。挂的牛头越多,说明村寨、家庭越富足或古老。摄影:邱太建
翁丁佤寨依山而居,每间房与房之间相距不是很远,为了避风防寒,屋顶总是离地面很近,远远望去,就像一丛一丛的蘑菇。摄影:邱太建
木鼓为佤族独创和独有之鼓,是最原始、奇异而神圣的鼓种。在佤寨,木鼓被封为“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木鼓是佤族崇拜的吉祥物,信号联络的工具和古老的乐器。村寨的男女老少会穿戴整齐,把拴好的木鼓一路拉回寨口。摄影:邱太建
新鼓进寨后,邻寨都会前来祝贺,敲锣打鼓欢腾一番,村寨的男女老少会持续十来天的祭拜祝贺,载歌载舞,欢腾而热闹。摄影:邱太建
在沿翁丁村西行60公里处是班老乡所在地,这里是佤族典型北传佛教信奉之地。班老乡白塔旅游景区占地面积50亩,主塔直径8米,高23米,小塔直径4米,高12米。于1995年5月14日开始施工,1999年建工完成,站在白塔附近,可以欣赏秀丽的班老山水风光。摄影:邱太建
佤族服饰中最能体现和传扬佤族生活妙韵的巧技当属“佤锦”,佤锦就像一道道彩虹,勾勒的是佤族同胞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佤锦按质地分为麻质、棉质和混质三种类型,佤锦全用腰机坐织。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着佤山的天地、山水、村寨、河流、森林、花草、云霓等自然景观和佤族人富有诗意的衣食住行、信仰、风俗等情景。摄影:邱太建
返回
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