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用数据护航高铁安全的春运“幕后英雄”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央视网消息(林秋) 对数十万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一条错误的数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让我们走近南昌铁路局福州电务段的RBC数据分析信号工,近距离了解这些保障高铁动车正常运行的高铁信息处理“最强大脑”。
  2月7日凌晨4时许,福州市万籁俱寂。在火车站的RBC中心机房里,朱鑫辉双眼紧盯着无线闭塞设备维护终端显示屏,对一条条指令数据凝神查看,机房里各个机柜闪烁着五颜六色的指示灯,充斥着机器运行发出“滴滴”提示声。
  RBC的中文意思是无线闭塞中心,堪称高铁信息处理的“神经中枢”。每趟动车组列车在高速铁路上正点运行的指令,都由RBC工区的服务器通过光缆向高铁沿线的通信基站传送,并由通信基站将信息无线传递到运行中的动车组上,指挥列车实时运行。
  福州电务段的RBC工区就是负责福建境内合福高铁RBC设备的日常维护、数据分析及故障处理工作。这是个成立于2015年1月的“年轻”的工区,朱鑫辉是工长。工区只有4名信号工,全是不满30岁的年轻人,却个个都是高铁信息数据分析的“大拿”。每天早晨4时,他们要在第一趟动车开出前,对所有的RBC设备进行巡视,确认设备正常,才可放心让动车出发。
  11时45分,朱鑫辉面前的茶水已经凉透。原来,10时24分,G28次列车在运行至建瓯西站区段时,出现了无线超时报警,又在2分钟后恢复数据连接。为了分析这个报警原因,朱鑫辉顾不上喝一口水,已经在电脑前忙了一个多小时了。
  在高铁的运行过程中,线路上的地面设备和列车上的车载设备要不断地交互消息指令。福州电务段管辖的合福高铁福州到黄山南区段,一趟高铁近两个半小时的行程要交换近9000个消息指令包,平均每秒一个。每个消息指令包内,都包含着数个信息数据包,而每一个信息数据包都包含3条至25条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每一趟车的运行就会产生数十万条信息数据,合福线上每天运行118趟高铁列车,任何一条数据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触发故障报警。若不及时处理,故障现象叠加,就有可能会造成高铁行车降速、甚至是紧急停车。
  因此,朱鑫辉他们每天都要抽调1-2趟列车的运行数据进行抽样查阅,对诸如列车位置报告包、行车许可包等特定消息指令包进行重点查看,核对一条条数据信息、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预判消除隐患。一旦RBC设备监控终端跳出报警信息,朱鑫辉他们就必须立即收集RBC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故障点、与厂家联系沟通找出原因寻求对策。

  可要从这数十万条信息数据里找出其中一条错误的指令,这对常人而言,无异于大海捞针。面对庞大的数据分析故障量,朱鑫辉动起了脑筋,他将大量的报警案例收集起来,建立了故障信息库,并由此形成故障判断树形图。通过故障判断树形图,从位置判断、现象区分、信息辨别等入手,犹如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拨开数据迷雾,迅速地判断是否为RBC设备故障,继而再进行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通过故障判断树形图,我们能很快的判定故障是在哪部分设备,节省了故障处理时间。”朱鑫辉如是说。同时,通过故障信息库的分析,朱鑫辉他们发现了好几个RBC数据系统的BUG,通过和厂家的良好沟通,进行了修复。现在故障报警数已大大减少。2017年,因RBC设备造成的报警数仅为9条。
  今年春运,福建境内增开多趟动车,列车密度加大,RBC工区的任务量也增加30%,朱鑫辉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他几乎天天坚守在工区,每天加强设备巡视,关注机房湿度、温度的保持,实时查看机柜内指示灯状态掌握设备状态,同时加大RBC数据分析的频次,全力确保RBC设备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