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上海民众走近“让文物活起来”的工匠 体验文物修复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图为民众在修复工艺师的带领下,亲自体验文物修复过程。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
1月16日,六位上海市民代表来到龙吴路上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青铜修复过程。大历史中的小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双手却可以让残损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长河,通过文物触碰先人的历史。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自2015年起,文物修复研究室隶属于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从事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家具、漆器等)类文物修复工作。现有修复师17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上博和国内外收藏机构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练就了高超的修复技艺,并注重现代保护科技与传统修复技术的融合。 殷立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