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可可西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当地时间7日投票表决通过,中国可可西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2日在波兰开幕。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分别申请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将全线通车,一条钢铁游龙将史无前例地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草原,游进那个复盖着冰雪、开着雪莲花的雪域高原深处,到达圣地拉萨。青藏铁路可可西里站位于可可西里保护区东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西侧,野生动物观赏区设在距离车站二公里处。图为可可西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牦牛。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科此前介绍,此次申报区总面积共600万公顷,其中提名核心区面积370万公顷,外围缓冲区面积230万公顷,涵盖了该保护区全境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2007年7月13日,一列火车通过位于可可西里的青藏铁路线。青藏铁路在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境监理制度并成功实施有效的环保管理模式,保护了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高原高寒植被、湿地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环境、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昆仑雪山之地”,也是“千湖之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内栖息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物种。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共拥有大小湖泊7000余个、古冰川255条。图为神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2006年6月28日摄)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2013年9月4日下午,4只藏原羚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公路旁向路人张望。可可西里意为“美丽的少女”,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美的地区之一,当地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居住,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正因为如此,可可西里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快乐天堂”。中新社记者 胡友军 摄
一批藏羚羊五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内觅食。(2005年5月23日摄)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2007年7月13日,位于昆仑山口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巨大经幡在阳光下分外美丽。现在的可可西里已经逐渐恢复为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乐园,人们从昆仑山口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就能在公路边看见一些野生动物。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穿越西藏可可西里联想锋行探险队2005年5月17日从多格错仁向双湖回撤途中再次遇到大批野牦牛。野牦牛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2005年5月中旬,两只灰雁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多格错仁附近的冰河中嬉戏。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的时候,这里依然一片冰雪世界。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的地貌奇特而美丽,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图为2005年5月的可可西里。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可可西里风光。(可管局供图)
可可西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2006年6月28日摄)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可可西里风光。(可管局供图)
神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2006年6月28日摄)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从2017年5月13日开始,聚集在三江源保护区怀孕的母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以及环保志愿者的共同保护下,顺利通过青藏公路,向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迁徙产仔。截至18日,已有近400多只藏羚羊顺利通过青藏公路109国道。图为15日,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中新社记者 孙燕初 摄
青藏铁路通车以来,使许多旅游者可以在列车上欣赏到“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的“可可西里”自然风景。(2007年7月14日摄)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
可可西里风光。(可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