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打工妹20多年坚持写诗 我比村姑只多了一种情怀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西部网讯(记者 魏永贤)西安南稍门一个老旧的家属院里,44岁的肖燕在40多平米的租屋阳台里浇花。小小的阳台上放满了花,肖燕说这是她家最美最有诗意的地方。20岁出头还是一个村姑的时候,爱写诗的肖燕从陕南西乡来到西安,在西安20多年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生活艰辛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在《我为什么会写诗》中肖燕写道:“我比村姑,只多了一种情怀。”

肖燕17岁开始写诗,那时肖燕正读高二,在一次语文作文中,她的一首诗歌受到语文老师的关注,后来她利用课余时间写了几首小诗,并把诗歌送到校报编辑部,她的几首诗歌在学校的报刊上刊登了,引发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校园诗人,或许是心灵触动,或许是有感而发,继而深受鼓舞,从此她的写作热情高涨,一发不可收拾,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实现诗歌梦想,她来到西安打工。当学徒、开花店、做销售、发广告、当群众演员……生活的不易,柴米油盐的琐碎没有消磨掉她对诗歌的热爱。
26岁时,肖燕在西安结婚了,一年后,有了孩子,当时家里的经济不太宽松,就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刚好附近医院门口的一个花店正要转让,她就接了下来,由于以前在花店上班掌握了一些经营花店的经验,现在自己单干了,如鱼得水,有一天,她兴致来了,随手给花店创作了一首诗歌,用毛笔写好后,贴在墙上,来花店看花的人,随口夸奖,啧啧称赞文笔不错,聊着聊着,就买了一束花。两年后,因拆迁花店不能再开了。
花店开不成了,肖燕就在超市促销、发传单、到剧组当群众演员,虽然一天只有五六十元收入,但挣点就能补贴家用,减轻老公的压力。
城里打拼的艰辛让肖燕也有回乡当村姑的念头。前不久她在诗中写道:“我想与姑爷一同回到西乡的乡下,不出山门,不进县城,只要有粮食和衣服。”
肖燕说自己的诗灵感源于生活。她的诗歌创作方式很简单,出门买个菜、逛个商场、去趟早市、电视剧的某个情节……都能触发她内心某个敏感的小神经。最开始她的诗句可能朴拙、幼稚,然而她却忠于内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创作,如今她的诗歌风格已趋成熟,在网上发表的不少作品也得到了网友的肯定与赞扬。
一年又一年、诗句密密麻麻写满了五六个本子。如何在生活入不敷出的时候仍旧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或许就如肖燕的作品《我怎么会写诗》中所说的:“我比村姑,只多了一种情怀”。
“《两只蝴蝶》这首散文诗很多人喜欢,得到大家的高评价时我有些受宠若惊,诗歌不过是我的灵魂与生活碰撞的产物,我希望自己能不为任何目的去写诗,单纯反映生活的悲欢离合。”肖燕说。
2014年,她同四名草根诗人联合出了本诗集《关中诗魂》,收录了她22首诗。出这本诗集每人花了2000元,一人分得1000本书。书名还是陈忠实先生题写的。
肖燕在租屋里写诗。
老公上班远,孩子在读高中,都要到晚上才能回家,每天晚上肖燕都要好好做一顿饭。
肖燕家的生活很节俭,肖燕说一个月买菜也就花三四百元。
租屋的小阳台里摆满了花,是肖燕最喜欢的地方。
肖燕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说最近有一个学校要发招生广告,一天70元,问她干不干,肖燕一口答应了下来。除了诗,肖燕必须为生活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