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央视网消息:2月11日,羊年扎一对顶羊,鸡年扎一对斗鸡……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万和花园居民王传五老人利用所学的扎花灯手艺,在空闲时做出了几十种五颜六色的《斗鸡闹元宵》、《鲤鱼跳龙门》、《走马灯》、《庆丰年》、《飞机》等各种动、植物和其他模型花灯,并连续二十余年在自家的院子里举办元宵节灯展。 韩振 摄
王传五老人今年88岁,自幼对祖传的扎花灯手艺产生浓厚兴趣。“以前祖辈们扎花灯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很少有人再做这个了。”王传五老人说,因为对扎花灯艺术的热爱,在他退休后,仍一直利用空闲时间做些各类的花灯免费供市民观赏。 韩振 摄
王传五老人的家庭灯展刚开始,附近小区的居民便带着孩子过来观赏。他们纷纷称赞王传五老人手巧,并感谢老人多年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在门口免费观赏灯展的机会。 韩振 摄
二十多年来,每年的元宵节灯展,老人轧制的花灯都会引来众多市民和花灯爱好者前来观赏。看到眼前的热闹场景,老人很是高兴,但他也有忧虑,就是这项做花灯的祖传技术面临失传。“如果有人愿意学习,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 韩振 摄
一位小朋友用手拉着花灯下的绳子,两只顶羊便开始了角斗,引得市民围观叫好。 韩振 摄
“扎花灯的工艺流程多,就是扎一件简单的花灯,做出来成品也需要三五天,复杂些的要几个月。”老人说,就是因为扎花灯费工费时,而且没有市场,所以两年前他教了一个徒弟,还没有学出师就不愿意学了。 韩振 摄
王传五老人做花灯时所用到的工具。 韩振 摄
老人说,他手中拿的这张做花灯用的纸,是他的父亲当初用手描绘出来的,存放到现在已经有近八十年了。 韩振 摄
王传五老人在做花灯。 韩振 摄
王传五老人让家人把他平时做的各类花灯早早地拿到院子里,为今年的家庭元宵节灯展开始做着准备。 韩振 摄
对感觉不合适的地方,老人还要亲自动手对摆放花灯的位置进行调整。 韩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