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央视网消息:在平安春运的背后,有许多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38岁的济南铁路局桑梓店焊轨基地挂职副主任周华,是全国铁路15家焊轨基地惟一一名女专家。从事焊轨专业15年来,经过她手焊接的无缝钢轨达到4000公里。(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15年来,周华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焊轨管护专家,在焊轨岗位上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这台从乌克兰引进的K系列焊机,是她刚上班时曾经用过的,早已退役,如今重新喷漆后存到了机房里。(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焊轨基地里的组吊正在作业。一段标准的500米长轨,是由钢厂出厂的100米轨“无缝”焊接在一起的。从百米轨卸车,横向移轨,都离不开这些大型机械。(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焊接作业前,工人们先要仔细检查钢轨扭转情况。(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现在焊轨都是采用机械智能化和计算机操作,周华认真查看设备参数。(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周华查看焊机设备,经过除锈、配轨等环节后,接着将进入焊接状态。(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焊接现场火花四溅,焊头的最高熔点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周华查看精铣机刀片状况。焊接后的焊头,还要在电脑操控下进行一系列外观矫直、铣削、平整、超声波探伤检测等作业工序。(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每条长轨接头最后还必须接受探伤扫查,周华在现场和同事一起查看探伤波。运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接头的全身进行无损检测,这道工序就像医生做B超,以确保轨缝质量合格。(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焊缝接头外观质量也很重要,周华和同事用仪器检测接头的外观曲线,长轨经过十几道严格的工序,最后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周华查看存轨台32台组吊的吊距。一排排焊接成品的长钢轨,叠放在轨场上,还要在时效台上放置24小时,进一步检验质量。(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12米高的落锤试验机,又高又陡,周华很快就爬到了机顶。周华和同事们要保证接头焊缝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其中关键检验环节是落锤试验,如果1000公斤重的锤头从3.1米的高度自由落体砸向钢轨接头两次不断,代表焊接检验合格,周华她们自己制定的标准是砸四次不断。(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对于焊好的钢轨,有时候,周华和同事还要锯开查看断面。一道道近乎苛刻的工序,为每一条钢轨把好了“安全关”。(央视网记者 李文亮 部分图片由济南铁路局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