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ET娃娃”重获新生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3个月前,一个形如“ET娃娃”的藏族小女孩来到华西医院,30多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医生和护士,用100多天时间,将“ET娃娃”带回人间。12月12日下午,“ET娃娃”主治医生赁可教授告诉记者:小女孩已经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很快就可以出院,“不过我还是希望她能够在平原地区多恢复一下。”(ps:E.T是1982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家庭电影《外星人E.T.》中的外星人形象,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十分可爱。)

3个月前,一群志愿者在阿里发现了这个形如“ET娃娃”的藏族小女孩,女孩是个孤儿,已经一岁,患有严重的先心病,心源性恶病质,和她相依为命的是年迈的老奶奶。志愿者发现她时,小女孩已经奄奄一息,志愿者和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启动了紧急救助通道,将孩子紧急送入小儿ICU,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娃娃刚来的时候,肝、肾衰竭,腹水,全身浮肿,去掉腹水后,重量仅1.8公斤。”华西医院小儿ICU护士长唐梦琳告诉记者。“抱在手里的小女孩轻得像片羽毛,随时可能飘走……”
这里不得不说,华西医院有一个微信群,是由一群年轻医生自发组成华西医院多学科团队,群里有30多个来自医院ICU的医生、护士,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病房护理员,心脏内外科医生,呼吸治疗师、营养师……“ET娃娃”出现后,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群活跃起来,每个人很自觉的各司其职,一系列维持生命体征的抢救紧急启动,在小女孩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赁可立即实施救命手术,“其实这个娃娃的根基很好,只要手术及时,她可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赁可教授说,救命手术,是第一步,“先活下来,有命,才有机会实施第二步手术,第二步手术是解决心脏所有问题的根治手术。”三个星期后,赁可教授成功为“ET娃娃”实施了第二步手术,将她小心脏的所有问题一扫而空。
经历了2次重大心脏手术的“ET娃娃”异常坚韧,在华西医院小儿ICU经历了100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极重度营养不良、超级细菌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大小难关,心脏在空气中跳动了48小时。终于,她挺过来了,身体一点点圆润起来,体重从1.8公斤增加到5公斤,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群年轻医生、护士和营养师辛勤的付出。
笑容出现在“ET娃娃”的小脸上,一双萌萌的大眼睛躲在被窝里随时偷偷扫描着身边穿梭的穿白大褂的哥哥姐姐们……赁可教授告诉记者,“ET娃娃”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很快就将出院,“在这个小生命起死回生的背后,是30多个年轻医生废寝忘食的付出。”“ET娃娃”终于回到人间,赁可教授说,“对于她的康复、将养、功能锻炼等我不是很担心,因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会帮助她,但我想她在平原地区多留一些时日再回高原。”
“ET娃娃”回到人间了,12日下午,她的主刀医生赁可教授也给记者说了实话:“其实当时娃娃那个状况哪个都没得把握能救活,但我们只想全力以赴,救活一个是一个!”作为一个从事小儿先心病诊疗多年的专家,赁可教授很认真的告诉记者:“有些先天性心脏病经过治疗后,完全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
3个月前,一个形如“ET娃娃”的藏族小女孩来到华西医院,30多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医生和护士,用100多天时间,将“ET娃娃”带回人间。
3个月前,一个形如“ET娃娃”的藏族小女孩来到华西医院,30多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医生和护士,用100多天时间,将“ET娃娃”带回人间。
3个月前,一个形如“ET娃娃”的藏族小女孩来到华西医院,30多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医生和护士,用100多天时间,将“ET娃娃”带回人间。 (四川在线记者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