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键可退出全屏浏览
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

已浏览到本图集最后一页

搬开贫困“大石头”——江苏罗老汉脱贫记

再看一遍 下一个图集
  9月22日,罗会兵在夕阳下收工。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3日,罗会兵在田间浇灌。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3日,罗会兵在田间浇灌。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2日,罗会兵在田间劳动。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3日,罗会兵在南河镇“产业带动低收入户增收”项目的田里劳动。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2日,罗会兵(右)和老伴走在去田间的道路上。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2日,罗会兵(左)与老伴在田间看守窝棚里准备晚饭。窝棚里有液化气灶、电饭煲、冰箱、电视等。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2日,罗会兵(左)和老伴在吃晚饭。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2日,罗会兵在看守的窝棚边喂鸡。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9月22日,罗会兵(右)在看守大棚的窝棚前整理灌溉水管。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农民罗会兵站在租赁的十三个大棚旁,望着即将孕育出花球的西兰花,心中充满着希望。
  就在三年前,65岁的罗会兵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家里只有一亩多田,三间土坯草房,老伴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的智力有缺陷,儿媳妇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就靠他打零工挑起,一年收入仅七八千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在村里想赊帐买一包烟抽,别人都不愿搭理。”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2013年,罗会兵被列为“扶贫户”,村里安排他做环境保洁员,每年有4000元收入;2014年,他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3000元和借贷的25000余元,将家中的草房翻建成4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政府还免费为他提供三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西兰花,并赠送8只小羊,到年底繁育至20多只,全家总收入达3万元,还债后还有结余。今年2月份,尝到种植甜头的他利用扶贫贷款、自有资金和其它贷款,一下子租赁了十三个大棚,截至目前仅西瓜种植的纯收入已超过7万元,预计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罗会兵把贫困称为“一块压得抬不起头的大石头”,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步搬开“石头”,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帮助其他低收入农民。2015年,他让出村里安排的环境保洁员的岗位;如今,在他雇佣从事大棚耕作的农民中有四位是低收入农民。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